One-Forty創辦人陳凱翔在大學畢業之前,便決定進入NGO工作,但他從來沒想過會成立非營利組織,一個與台灣移工有關的組織。
陳凱翔認識台灣移工的起點,其實是在外國,在那之前,他對於移工的印象停留在週日往返新竹區間車上的吵雜聲和香水味。大學畢業後,他給自己半年時間,到東南亞壯遊,累積經驗,也邊摸索未來想投身的公益議題,而在菲律賓時,許多菲律賓朋友向他談到親戚正在台灣工作,這群移工明明是生活在自己國家土地上卻無所瞭解的衝擊,讓陳凱翔懷著好奇心回國。
陳凱翔坦言,從菲律賓回國之後,再看到移工的感受全然不同,「可能因為我比較幸運的是,我真的跟他們有一些連結」陳凱翔回台開始拜訪菲律賓朋友的親戚,週末和他們逛街、吃飯,也在這些移工身上聽到很多感人的故事。
然而,這些親身的所感所聞,卻與新聞媒體給移工貼上的標籤,喝酒、打架、吸毒等等,差距極大,「至少我想要做什麼事,讓其他人知道大部分移工不是這樣子」有了連結才能開啟認識,認識之後產生消除隔閡,陳凱翔便帶著一股認識移工之後的感動,投身移工議題,創立了One-Forty。
除了作為移工教育者,One-Forty自許撕掉移工負面標籤的媒體,陳凱翔知道,比起其他媒體,One-Forty的優勢在於站在接觸移工的第一線,創立之初便與紀實攝影師長期合作,並持續紀錄、報導,甚至舉辦大型展覽,慢慢把移工堆疊成立體的樣子。
陳凱翔舉例一名移工Halim,創了環保社團,每週號召移工淨山淨灘,「其實很多移工比台灣人更認同這篇土地,我們常說這裡是鬼島,但對他們來說這裡是他們實現夢想的地方。」而另一名移工Mandala,除了是移工也是樂手,在台灣組了移工樂團,週末休假便到各處表演。
移工都不只是移工,陳凱翔表示,One-Forty作為媒體,避免主流媒體的獵奇式報導,但也不急著說移工的好,而是選擇呈現「他們自己的聲音」,讓讀者親自感受,這些來自身邊卻迥然不同的生命經驗,「我反而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」陳凱翔認為許多移工身上的故事,是生在台灣無從經歷的我們值得感受、學習。
「連結」始終是真正理解最重要的一環,陳凱翔說,台灣缺乏與移工長期實際交流、面對面認識的空間,多的是文化節、慶祝儀式等過於單一絢麗的展演,以致於移工的負面形象難以掃除。因此,One-Forty選擇每月固定舉辦「東南亞星期天」文化交流活動,包括野餐、語言交換等等,便是為了讓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真實交流,與其吹捧移工的好,不如創造機會讓大眾自己去了解、體會。
陳凱翔回憶與菲律賓朋友的移工親戚相處的那段時光,他說「很有旅行的感覺」,感受新的文化並非得出國,國際觀也不是到了越遠的地方就越值錢,有時候只是忘了打開心胸和感覺,與這些異鄉人連結,而這正是One-Forty持續在做的事。
(立報傳媒黃健芳拍攝剪輯)
0 Comments